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醫餘隨想

最近有一位小朋友來看病,媽媽說是升小五後就時常出現腹痛肚瀉,細問之下,小妹妹因為要考呈分試,學校為催谷成續,每天都給予大量的功課,她每天要做四至五個小時的功課。母親正後侮選了這所學校。其實那所學校都一樣,反正在「贏在起跑綫」的世代,全港都在集體虐兒。
早前看過一段這樣的一段報告:「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德國憲法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相比香港,幼兒園內的英文生字連中學生都未必會懂,如此的教育模式,對小朋友是福是禍未知,但肯定的是,大部份的香港學生都討厭讀書。
我小時候上學,小學五個科目,印象中未曾試過天黑之後要做功課,甚至可以說,一星期只有一兩天會有功課,其餘時間做都在跑呀,玩呀,最開心時間就是上學,小息放學都玩個天昏地暗,但大部份人都很自覺地學習。課本的題目很多,但老師通常只要求我們做一兩條,但我們郤很有興趣的把餘下的題目挑戰一番,因為沒有限期,做一條又得,兩條又得,沒有緊張性,可以說是甚有趣味。
學習,興趣是最重要,大人都知道壓力,小朋友又怎可以承擔,活潑可愛的小孩,每天都下垂頭喪氣的伏在案上做功課,而且所學的知識遠超所需,抹殺了兒應有的童年,這絶對精神上的虐兒。當老師們在教學生魯迅先生的《風箏》的時候,可有想到現代的教育制度的扭曲,就如文中想表逹的思想無異。

行醫時間不長,但接觸的人多了,有時會替現代的小朋友可憐,中醫情志致病,以前應多見於成人,可是現在對小朋友影響亦非少。人類進步,社會的繁華背後,我們所犠牲的,是否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