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中醫手段治療高血壓案例


    最近治療了好幾例的高血壓,原因不同,用的治療手段,思維都不一樣,但最絡的結果一樣,血壓明顯降下來。


    來求助中醫的,都是一些血壓藥食下去,加藥再加藥都不能控制的。一般人一有高血壓,就被處方降血壓藥,但似乎大家習以為常,甚少人考究為何有高血壓,但這正是中醫的長處,我們去考究形成高血壓的原因,然後用各種手段處理,目標不用服藥也有正常的血壓!!
以下數個簡單病例供大家參考:
    女、40歲、頭痛、頭暈求診,被診斷高血壓,服藥半年、血壓未有下降,加強血壓藥仍無好轉,頭痛益甚。首診時血壓150/110經檢查後確定為頸椎病,風寒濕聚,用針灸,手法加服用中藥葛根湯,麻黃加朮湯加減。十二次後血壓經平均110/70左右。囑求診西醫減藥。
    女、80歲,服用血壓藥20年,近半年血壓偏高,上壓160-150,下壓120-110,因不想加服血壓藥求診。求診時病人面色不華,人疲倦甚,大便不通,脈弱無力,診斷氣血虧虛,清陽不升。處方補中益氣湯及濟川煎加減。共服藥20劑,上壓維持在140-130 下壓100-90,身體明顯好轉,故囑停藥觀察)
    男,32歲,中風兩年,左手足活動不利,最近突然出現血壓增高,上壓150左右、下壓110左右,入院檢查未發現原因,更換加大血壓藥後未有改善,故求診中醫。診時左手明顯水腫,屈伸比以前更差,唇舌暗,脈不暢順。診為血瘀阻絡所致。予針灸疏通經絡,中藥予血府逐瘀湯及五苓散加減。前後針灸五次,服藥25次,水腫消退,上壓降至110左右,下壓80左右。
    
    總結:同為高血壓,但明顯地體質,成因不同,故治療手段有所不一。中西醫的目的一致,但思考不同,西醫是透過藥物,去調節身體本身控制血壓的幾個機制去控制血壓。中醫則是根據身體當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去分析為何患者會有高血壓的產生。上三例,根據中醫的理論分析,分別是因為頸椎病,髗底血管供血不暢,故治療針對調節頸椎。第二例考慮因為年紀大,氣不足以帶血上行,故人體機械性地增加血壓,故治療以補氣為主。第三例考慮是因為中風,左手的血脈本來不暢,由於種種原因,左手某些血脈受損加重,引致阻塞,血壓自然增高,故治療以打通血脈為要。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中醫隨談— 最不感興趣行業

     早前有報章對中學生進行「喜愛行業」的調查,中醫成為了最不感興趣的行業之一,說是中醫日漸受社會所重視,為何當一位中醫會對學生而言是不感興趣呢?


        其實也不太難明白,目前中醫仍是投入大,回報少的行業。同為醫療學科,本科要讀六年,比護士多一年, 但出來的起薪點,由一萬六千到一萬八千左右,比護士還要差一大截。而且前路景十分惡劣,三年的在三方合作的診所工作「培訓」就會「被流失」自生自滅。中醫本來就是一門對悟性要求較高的學科,三年內要建立到能夠自立門戶的自信與能力,而私人市場的八千到一萬的底薪,不是人人都有這般勇氣與能耐。而有幸留在醫管局的診所或繼續在大學工作,十年八年月薪仍在二萬二三附近,付出與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更甚的是,大機構包括大學,完全沒有提升本地畢業生的意欲,反而不斷向內地輸入「專家」、「教授」,同一時間,中醫規允許香港以外的中醫本科生報考香港的執業試,令到每年本地的新中醫大大增加,本來就僧多粥少的市場,更加令到本地的畢業生的前景坎坷。

如果我是中學生,就這般不明朗的前景,己經足以令到中醫成為我最不想挑選的行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