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後溪通督脈--頸椎病篇

  
最近臨床的觀念稍有改變,以往很喜歡用針灸針激痛點以放鬆肌肉,然後再用手法調節治療,後來發現,用手法處理痛點問題,比起用針更好用,主要是因為病人所要受的痛楚大大減輕。而用手法後,用傳統的針灸調氣思維針刺治療效果更佳。
  最近一個病人,落枕五天,頸部有方向活動仍然嚴重受限,做手法處理後,左右轉側屈都沒問題,唯獨前後屈伸時,病人告知大椎裏面痛,用針調氣後稍見好轉,但未有明顯進步。第二次就診時,仍是只有屈伸有問題,突然就想起大椎裏頭痛應是督脈問題,後溪通督脈,於是左右後溪各下一針,叫病人自己屈伸一下。病人當下己覺疼痛減輕,五分鍾後再看,病人前後屈伸的角度己經明顯增加。
  我在想,雖然很多人嘗試以不同的理論去改組針灸理論,但有時傳統留下來的,己經很好用,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捉得準,記得窂。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要痛時扳腰方向先後有必要重視。

扳腰時中醫治療腰痛的常用手法,有時只需簡單的幾下手法,就能把腰緊腰痛解決,但有時見些中醫左扳一下,右扳一下,有的很好,有的好一點,有的不好。當然,非所有的腰痛都可以用扳腰解決,但可以用扳腳治療的欲好轉不及預期,有時會有點無奈。
腰部斜扳法


最近的接觸腰痛的病人多了,發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我會關注到這一點,主要是由於吳鍾能教授曾經教我,有一種特殊的腰痛,是由於整個骨盤的傾旋所致。當我仔細去觀察時,發現許多腰痛患者骶骨的位置都有些許的偏移,而扳腰,先扳傾斜方向的一邊,後扳另一個方向時,效果似乎比隨意或習慣性扳一邊要好。先記錄這個現像,臨床上仍需再多觀察些病例,再作定論。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高血壓還是頸椎病?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高血壓還是頸椎病?
20140708
高血壓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一些三十歲出頭的高血壓患者,其血壓高是由於頸椎病所引致的。頸椎可使頭部的活動自如,更是為人體最高指揮中心大腦供應大量血液的通道。因各種原因的「不良使用」,頸椎可過度勞損致提早退化,尤其是第一、二節的病變,可引致頭腦部供血不暢,通過人體的自我反應就會增高血壓以確保穩定的血供,這是高血壓產生的原因之一。
血液在椎動脈中流過環樞椎時需經過三個彎位後才進入頭部。連接環樞椎的肌肉在長期的勞損下會發炎、僵硬,引致環樞椎的失衡、錯縫等,這些都會影響椎動脈,除了引致血壓的異常,多數患者還會伴有肩頸痛、頭痛、上背痛、頭暈、精神不足、睡眠差和心慌心跳等等。
推拿復位手法對這一類的高血壓療效顯著,透過局部的推拿使肌肉放鬆後,再進行手法復位,將錯縫的頸椎糾正。根據病情需要,亦可配合針灸和內服中藥加強療效。若然發現自己血壓不穩定,不妨先做頸部的調節,多活動,放鬆肌肉,看看能否改善。
(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余小鎮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15319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陽痿醫案兩側

我並不是男科專家,也不是什麼教授,由頭到尾也只治療過這兩例,不過這兩例郤令我對中醫治病的思維方式加強信心,故記錄分享。
男,28歲,因為行房過密,突發陽痿,苦不堪言,本來思考甚虛耗甚大,當然是肝腎虧虛,精血不足,但診症時口乾口苦,舌苔厚膩,脈滑而數,乃實熱之象。故處方時有點心虛膽怯,症狀與病史不合,清虛與補虛兩者截然不同,不可同時處方。後來細想,中醫以症狀綜合判斷,此仍實熱,清熱方仍故處方龍膽瀉肝湯,囑禁行房,服藥五劑後能再勃起,及後稍作調理,服藥20日後恢復正常。
男33歲,性功能減弱3個月,自述勃起較軟,晨勃消失,平時較易疲累,口淡,胃口略差,大便易溏,舌淡胖苔白,脈右關獨弱。辨證為脾胃虛弱,處方參苓白朮散原方,稍加山茱萸五味子固精血。五劑後再又晨勃,十劑後自覺功能增強。
此兩案例只根據患者當時的體質狀況而對應開藥,並沒有大用補藥,若前一病例的病人服用溫燥的補藥,相信其情況會更加嚴重。所以中醫有處的地方在此, 同一個病,用藥不同,但所得效果都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中醫的強大與靈活之處。
x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不明淋巴腫大治

最近治療一病人,頸部不日原因出現淋巴腫大,直徑約10CM,西醫處方抗生素治療無效,求診中醫。




該病人在第二星期時到醫院抽取組織化驗,但抽取完後腫物更大,且紅熱疼痛。這個病人身體並無明顯不適,飲食二便正常,但面色稍見不華,時見咽中有痰感,根據中醫診斷應為「瘰癧」,當時辨為氣痰瘀互結,用方半夏厚樸加三棱莪朮海藻昆布。服藥兩星期後腫塊明顯消退,四星期後只餘五豪硬幣大小,而這時,他的化驗報告仍未到手。

大家都知中醫是調理身子,好像把中醫的治療能力看下去,但事實上,好多大家覺得是奇蹟的治案,都是中醫中藥應該有的威力,只是大家習慣地覺得,有大病應該先看西醫,西醫沒法子了,才找中醫幫忙,更認為中醫慢,其實這個案例,雖然四星期才消退九成半,但西醫連治療方法都未有,誰快誰慢?

很多時候,這樣明顥的外觀上的變化,是大家所接受,且西醫也不得不承認中醫中藥的功效。但大多的情況下,中西醫對治療的結果標準不一,而大家更普遍認同西醫的那一套治療標準,造成了許多中西醫,醫患之間的誤解。舉如癌病,西醫的目的是消滅癌症,但從中醫的觀點看,除非是外觀上明顯地看到的腫物,一般的情況下,中醫的治療方向,是將因為腫物及身體本身的各方面失衡,回复至正常人體身理功能,很多是癌仍在,但人郤健康得很,這才是中醫的治療目標。少如感冒,西醫的治療是將所有人體自然反應抑制,便算是治療,但中醫郤認為邪之所湊,其你必虛,我們的目的是增加身體的抗邪功能,以達致身體快速自我复原。

所以,因於治療的目的不同,其實中醫醫和自醫治,並無不妥,但若以病人的信任,而令到患者得不到合適的治療,這是不應該。故西醫們叫患者不要食中藥,不要接受中醫治療,其實是以一個「外行人」去抺殺了一個患者接受其他治療的機會,各位認為我說得對嗎?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中醫手段治療高血壓案例


    最近治療了好幾例的高血壓,原因不同,用的治療手段,思維都不一樣,但最絡的結果一樣,血壓明顯降下來。


    來求助中醫的,都是一些血壓藥食下去,加藥再加藥都不能控制的。一般人一有高血壓,就被處方降血壓藥,但似乎大家習以為常,甚少人考究為何有高血壓,但這正是中醫的長處,我們去考究形成高血壓的原因,然後用各種手段處理,目標不用服藥也有正常的血壓!!
以下數個簡單病例供大家參考:
    女、40歲、頭痛、頭暈求診,被診斷高血壓,服藥半年、血壓未有下降,加強血壓藥仍無好轉,頭痛益甚。首診時血壓150/110經檢查後確定為頸椎病,風寒濕聚,用針灸,手法加服用中藥葛根湯,麻黃加朮湯加減。十二次後血壓經平均110/70左右。囑求診西醫減藥。
    女、80歲,服用血壓藥20年,近半年血壓偏高,上壓160-150,下壓120-110,因不想加服血壓藥求診。求診時病人面色不華,人疲倦甚,大便不通,脈弱無力,診斷氣血虧虛,清陽不升。處方補中益氣湯及濟川煎加減。共服藥20劑,上壓維持在140-130 下壓100-90,身體明顯好轉,故囑停藥觀察)
    男,32歲,中風兩年,左手足活動不利,最近突然出現血壓增高,上壓150左右、下壓110左右,入院檢查未發現原因,更換加大血壓藥後未有改善,故求診中醫。診時左手明顯水腫,屈伸比以前更差,唇舌暗,脈不暢順。診為血瘀阻絡所致。予針灸疏通經絡,中藥予血府逐瘀湯及五苓散加減。前後針灸五次,服藥25次,水腫消退,上壓降至110左右,下壓80左右。
    
    總結:同為高血壓,但明顯地體質,成因不同,故治療手段有所不一。中西醫的目的一致,但思考不同,西醫是透過藥物,去調節身體本身控制血壓的幾個機制去控制血壓。中醫則是根據身體當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去分析為何患者會有高血壓的產生。上三例,根據中醫的理論分析,分別是因為頸椎病,髗底血管供血不暢,故治療針對調節頸椎。第二例考慮因為年紀大,氣不足以帶血上行,故人體機械性地增加血壓,故治療以補氣為主。第三例考慮是因為中風,左手的血脈本來不暢,由於種種原因,左手某些血脈受損加重,引致阻塞,血壓自然增高,故治療以打通血脈為要。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中醫隨談— 最不感興趣行業

     早前有報章對中學生進行「喜愛行業」的調查,中醫成為了最不感興趣的行業之一,說是中醫日漸受社會所重視,為何當一位中醫會對學生而言是不感興趣呢?


        其實也不太難明白,目前中醫仍是投入大,回報少的行業。同為醫療學科,本科要讀六年,比護士多一年, 但出來的起薪點,由一萬六千到一萬八千左右,比護士還要差一大截。而且前路景十分惡劣,三年的在三方合作的診所工作「培訓」就會「被流失」自生自滅。中醫本來就是一門對悟性要求較高的學科,三年內要建立到能夠自立門戶的自信與能力,而私人市場的八千到一萬的底薪,不是人人都有這般勇氣與能耐。而有幸留在醫管局的診所或繼續在大學工作,十年八年月薪仍在二萬二三附近,付出與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更甚的是,大機構包括大學,完全沒有提升本地畢業生的意欲,反而不斷向內地輸入「專家」、「教授」,同一時間,中醫規允許香港以外的中醫本科生報考香港的執業試,令到每年本地的新中醫大大增加,本來就僧多粥少的市場,更加令到本地的畢業生的前景坎坷。

如果我是中學生,就這般不明朗的前景,己經足以令到中醫成為我最不想挑選的行業。(待續)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中西針刺配合治療筋傷痛症效果更佳


圖片:Getty Images

西方國家也有針刺治療?沒錯,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方國家一位醫生發明了一套類似中醫針灸系統的療法,不同的是,他所用的「穴位」定位於不同的肌肉上面,稱為Trigger point‭ ‬‭(‬激痛點‭)‬,每一個「穴位」都有其管轄區域,在各自區域內出現的疼痛均可以用該「穴位」解決,另外,他們亦不使用針灸針,而是用注射針頭,但經臨床實踐,用針灸針亦能獲得相同功效。

傳授我這種針刺方法的是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科的李博安針灸醫師,他從美國來中國學習針灸達十年之久,曾經跟隨過數位當代針灸名家。初次見他用3吋長的注射針頭為病人做針灸時還真覺得有點怪異,後來發現他的針刺方法對於痛症的病人效果十分明顯,細問下才知他用的是激痛點療法,但他坦言他在此療法上,加入了許多中醫針灸的思考與方法,以中醫針灸治療氣的疾病,以激痛點療法治療肌肉筋膜的疾病。

舉個例子,對於一個落枕的病人,中醫常選擇後溪、中渚、合谷、手三里,或董氏奇穴的靈骨、大白等穴位。這些穴位都在前臂及手部,距離發病的位置較遠,是以疏通絡經氣為主。但對於病位而言,則對患處局部的氣血疏通不足。所以因應所「病」的肌肉上,取激痛點加以針刺,止痛的效果更快更佳。同樣對於腰痛,在傳統局部的背俞穴、遠部委中、承山、昆俞上,加上腰臀部肌肉上的激痛點,起效亦會更快,效果亦會更為持久。

有時單用傳統經穴或激痛點己經能達到治療效果,但有時則需要兩者相配合才有明顯療效,因而很多時候我更喜歡「中西合璧」。而事實上,許多激痛點都落在傳統的經絡上面,例如在地機及陰陵泉,與腓腸肌的內側激痛點的位置相若;斜方肌上的其一激痛點,相類於中醫的肩井穴位。而且根據李醫師所述,對於激痛點的「到位」與中醫的「得氣」,患者同樣會感到明顯的「酸麻脹痛」,有時伴有明顯向患處的傳導感覺。

對於一些沒有明顯涉及骨錯縫、錯位的筋傷病如急性腰腿肌肉或肩背部位的拉傷、落枕、前臂的勞損性疼痛、網球肘、跟腱炎、頸型的頸椎病等等,使用此中西合用針法時效果立竿見影,但對於有錯縫性的腰扭傷、神經根型頸椎病、骶髂關節錯縫、嵌頓性的膝扭傷等等,則需要施以相應的復位及推拿手法,從根本病因上解決問題,減少針灸不久後疼痛如前的現象。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註冊中醫師余小鎮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山楂苿莉花茶-共享健康新春

新春佳節,喜氣洋洋,各方親朋戚友相聚之際,小不免共聚一桌,大魚大肉,共刷一番。但春季陽氣初升,氣機未暢,多吃肥膩煎炸的食品,容易損傷腸胃,造成不適,猶其是三高人仕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更是不宜。但高興起來或賀年美食當前,也難免要多吃幾塊,現在為大家解紹一款茶,桌上備上一壼,飯間飯後多喝幾杯,有助消食健胃,通調氣機的作用。

山楂苿莉花茶:
用量:苿莉花10g 炒山楂 15g。以上以滾水浸泡數分鐘即可飲用。
   本花茶氣味清香,味道酸甘,飯間飯後均宜。

山楂酸、甘、性微溫,具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其對心血管系統有幫助,具有降壓、降脂、增強免疫功能等功效。而茱莉花性涼,辛、甘、具有理氣和中,开郁辟秽作用,現代藥理認為具有抗多種腸道病菌的作用兩者相配,可以行氣導滯,消脂減壓,既符合春季養生之理,又可以於新春佳節幫助消化,而且準備方便,所以大家可都可以煮好一壼,與親朋戚友共享健康新春。


祝大家新春健康!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中醫治療頸痛之頸椎退化


中醫治療頸痛之頸椎退化


頸椎退化本來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頸椎作為人體活動度及量都高的關節系統,加上都市人的工作環境及生活習慣改變,往往會令這種現象提早並加速發生,並且引起各種類型的頸椎疾病。


加速頸椎退化的成因很多,以往多因為年紀增長,肝腎開始衰弱,筋骨出現退化。但現在都市人飲食作息不當,貪涼惡熱,運動量少,人體正氣衰弱,筋骨本來就鬆弛,加上長時間的姿勢不良,包括工作時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工餘時間又長時間使用各種電子產品,引致頸椎提早退化。最近有研究指出,七成人每日平均使用電子產品七小時以上,當中有六成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頸肩疼痛。另外長時間頸肩受冷氣機冷風吹襲,會令到局部氣血運行較差,肌肉繃緊,同樣令到頸椎壓力增加。

頸椎退化始於頸椎的椎間盤,椎間盤因長期反覆受壓造成磨損,加上年紀增長,椎間盤的水份減少,引致其變薄,甚至突出,慢慢地整個頸椎都會變形,例如頸椎原本的生理弧度減少,甚至出現反弓現象。頸椎退化引起的臨床症狀很多,當中以肩頸疼痛最多見,但亦有時會出現如有頭暈、頭痛、視力減退、手麻痹乏力、行走不穩等等。

頸椎由退化至出現臨床症狀有相當大的空間,中醫治療的主要目的及成效在於消除因退化而出現的症狀、恢復功能及增強體質,使其不會影響日常的生活作息。治療的手法包括針灸、推拿及中藥。針灸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氣運行,解除肌肉的緊張,減輕疼痛。而中醫的骨傷推拿及復位手法,則可以糾正因筋骨的病理改變而引起的小關節紊亂、頸椎移位、軟組織嵌頓及頸椎弧度改變等等,消除筋骨性的病因。再配合以內外用藥,可以扶正驅邪,強健筋骨,減慢退化。

預防勝於治療,生活上的小改變可以延緩退化,例如長時間的書桌工作、使用電子產品,中間必須有稍事休息,做做伸展運動的時間,按壓風池、肩井、手三里等等穴位。平時亦可以做一些頸部的運動,例如「米」操,即以頭頂作筆、在空中寫米字。生活作息要定時,在冷氣開放的工作空間,猶應注意頸部的保暖。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註冊中醫師余小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