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橈神經損傷一例

橈神經損傷一例
    最近一患者,不明原因左腕下垂兩星期,無外傷,突發,左手手掌及拇指,完全不能背伸。求診西醫未序診斷,排期至明年中照MRI 患者未有頸椎病症狀,前臂肌肉未有痿縮,感覺未有異常,肌力0級,只有上臂橈神經溝附近稍有壓痛,舌胖大暗,脈弱。

    神經損傷本為難治,但患者發病時間短,其他伴症不明顯,應為可治。從中醫思考,患者病於左手少陽及陽明經,患痿病,脾主肌肉,故針應取少陽陽明太陰三經,取穴足三里、地機,血海,合谷,外關,留針30分鐘。出針後患者肌力竟能回复至3級,已能夠背伸至平前臂,比起完全不能動大有進步。該患者其後期覆診三次,期間服用補陽還五湯,約兩星期後完全恢復正常。要從西方醫學的角度去解釋或了解此症有點困難,但從中醫的辯證來看症治療從初期的判斷及針灸結果來看,屬少陽陽明經氣不足及不通,故針灸可有明顯的療效。經絡似不可見,但當其出現問題時,仍可透過其表現及對應治療來窺探。

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淺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Knee Joint Os teoarthritis, OA Knee),中醫學診斷骨痺、膝痛,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臨床表現主要緩慢發展的膝關節疼痛痛、僵硬、腫脹變形,初起時見上落樓梯時疼痛,後期發展為走路疼痛並見有活動受限。是老人家的常見的關節性疾病,約一半的老人家會出現各種類型的症狀,嚴重的連走路都會出現困難,生活難以自理。

  
        於學院畢業後的思維一直認為這是一種局部的炎症結果,於是治療方式集中於用針灸、手法在局部的治療,或根據患者身體的體質以中藥治療, 亦有不錯的果效,但後來出現一些比較年輕的患者,四十歲己出現關節腫大變形,疼痛劇烈,有些人並沒有進行任何的劇烈運動等,只是漸漸出現的疼痛,反覆治療無效引起,於是我不得不去思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膝關節的提高退化,因為這些病人,都有進行過局部的治療,但療效未如理想,如果不去思考其他方法的話,我肯定也治不好。
  
       在接下來的臨床時間,我反覆去觀察思考,發現不少人都曾經有踝關節或腰扭傷,當然要找個完全沒有扭傷過的亦很難,這里說的是那些扭傷後沒有完全康复但又沒有症狀的患者,簡言就是關節的小錯位未得以糾正。我開始去從這些關節著手去處理,糾正關節錯位後再局部膝部簡單處理一下,果效比單純在局部治療,這一點後來在台灣林氏骨傷科課程得到了認證,我的觀察跟林老師關於膝關節病變的觀點很相似,就是調整膝關節必需考慮上下關節,即骶髂及踝關節的影响。

       現在於臨床踫到膝痛的病人,都會先檢查患者的腰部及踝部,若發現有異常,便會先行調查,有時將骶髂或踝的錯位糾正好,膝痛都會明顯減輕。當然,若只是膝關節的問題的話,就簡單得多,只需針對局部作診治便可。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膽生泥中醫有冇得醫?



這是一個比較具爭議問題,因為按中醫的承傳,並沒有這一類的描述,所以不能夠直接地回答有得醫。曾經上課時有老師說,有個西醫將膽石放入中藥,然後趾高氣揚地說:「我就看你怎樣化膽石!」這當然是對中醫治病的一種錯誤認識,因為中醫不治膽石,中醫是治膽石的成因。
這個病人是約半年前診斷出有膽沙,其主要的病症是腸胃的不適,包括大便,胃中頂脹,消化不良等。我的辨證是一個肝郁脾虛,兼夾濕熱的。方用的是柴胡疏肝,香砂六君子加減,早期曾加入內金,金錢草等,熱象消失後去除,主要以調補脾胃為主,配合針灸治療。用的亦是顆粒劑。
後期患者腸胃症狀消除後開始停,因其他問題以針灸治療,下針時加以董氏奇穴的其黃、火枝、火全以加強肝經的疏通。約上星期西醫覆查即見膽沙消失。


所以膽沙中醫有冇得醫,還你看你怎樣看待「有得醫」。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非頸源性頸痛一例

    前幾天一位年輕男仕來求診,主訴右肩向後移時頸側疼痛,睡眠平躺不適已三個多月,曾求診中醫做針灸,骨傷治療未有改善。初診時疼痛部位於頸,而且查肩頸部位肌位緊張,以為前醫只做針灸或手法故有不足,以針灸及頸椎調整手法治療,治療後有所好轉,囑三天後複診。
      二診時主訴仍在,未有任何明顯好轉,根據過往經驗,如果一點也沒有好轉,即代表方向錯誤。思及主訴乃肩向後移才出現頸痛,可考慮將肩部後移的肌組參與其中。如是者觸診右側肩後,發現大小圓肌,岡下肌等僵硬,且將三組肌鈎住,病人再將背向後移時,不再出現疼痛,知其痛根源於此,以針灸及手法放鬆後,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囑不再出現疼痛則不用再求診。

     臨床病患的變化十分大,但相當大部份仍是相類似的,當治療未有果效時,就需要以變求變,不可拘泥。